法国《费加罗日报》3月11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何波音客机失联但部分乘客的手机仍可接通?》的文章。费加罗报记者就失联四天仍发现部分乘客手机处于开机状态,但是无人应答的情况,专门采访了几位法国通信专家进行解密,专家提出了最科学最理性的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手机本身防水性能与电池续航力强 可能位于陆地或近海区
假设这些乘客手机确实是可能可以接通的话,那么就说明手机本身的位置就临近一个信号发射塔。具体来说,手机如果不是在陆地上,那么就是随着飞机碎片掉落在海岸线边缘,因为某些信号发射范围可以自发射中心触及到10公里外的区域。另一方面,这种飞机失联四天手机仍处于可通话状态的情况也表明手机本身配置很高。目前许多类型的智慧型手机本身都有长时间的续航能力,并且机壳密闭性很高,因而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第二种可能:“嘟声”假象,纯属手机通讯商对失联漫游用户设置模式
首先,专家提出了一个“潜在间隔”(un temps de latence) 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从拨出电话到真正听到对方声音之间还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常见但是并不普遍使用在任何通信系统。
假设A手机要致电给B手机:A输入B的号码后,就开始拨叫。此时,A所在的信号基地台就会将A拨打的信号发送到B所注册上网的通讯商的网络终端。但实际上,这样并不说明电话真的已经接通了。这个时候,B方信号基地台要进行第二步实现通话建立的操作:通过B方基地台网络去寻找B手机确切的位置,也就是说连接到B手机讯号接收点。如果没有找到手机入网确切的位置,那么这通电话是不会接通的。
第二,对于网外漫游,不同的通讯商设置也不同。当该用户在海外漫游时,该用户所签约的本国通讯商可能会将无法接通用户的所有来电全部直接转到语音信箱,也有可能只是让电话一直处于等待接通状态。如果是后者的操作设置,那么在无人接听的情况下,就无法分辨该漫游用户身处信号覆盖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脱不开身接电话,还是压根就没有成功在境外“入网”,也就是说电话有可能处于无信号覆盖的区域这两种情况。
分享自己的一个经历,有一次去德国旅游,到了德法边境的一片茂密森林散步探险。法国手机一般在欧盟国家区域内都是自动开通漫游的,就跟神州行一样,于是我的法国手机号在火车一开到德国境内,信号供应商就变成了德国本土的供应商。一会儿是Vodafone,一会儿是Base。反正是根据信号强弱来。在森林里的时候,每次都发现只有一格信号,然后各种换通信网络的名字。一直都没有电话打进来。结果等我傍晚在回到夜宿小镇的路上,一堆短信蜂拥而上,其中有一条是室友打来说找我有个急事结果打了一个下午,发现我手机都是关机。
法国的手机用户所注册的每间电讯公司都会在无人接听或是关机时提供自动转接到语音留言信箱得服务。也就是说呼叫铃声超过大概10下或是关机的时候就会转到用户的语音信箱,听到嘟声后可以留言,然后手机用户会收到简讯提醒你有新的语音留言,还会问你是否需要自动回拨。那一次室友说打了一下午就只听到那动听的法国女声的录音,提醒转接到语音信箱,所以后来录了两次留言以后,一听到那女人声音就直接挂了。可见我当时签的SFR公司是直接找了个“女接线员”来处理我在海外“失联”状态的,而不是像专家讲的另一类运营商以持续嘟声作为设置。
总而言之,一向悲观的法国媒体根据科学依据与推测又让MH370神秘失踪盖上了一层巨大的迷雾。文章再一次沉重幻灭了大家对于手机或可接通的最后一丝希望:
倘若是第一种可能性,失联乘客的手机成功漫游,连接到当地运营商的通信网路,但这同时也说明连手机带人都已从空中转移到了陆地,也就是说坠机的可能性非常大。
倘若是第二种可能性,也就是说这些失联乘客的手机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连接到当地运营商的通信网路,那么既无法拨通电话,找到该失踪用户,也无法确定他和他手机的所在位置。
危机时刻,信息透明性和信息高速流动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 笔者会同远在马来西亚、中国以及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大家时时分享所采集的讯息。法国作为航空大国,历史上也经历了如2009年法航447空难的重大惨剧,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笔者将近期不断阅读采集,走访相关专家,通过财新博客,及时分析马航搜救工作的各项进展。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同为失联乘客祈祷,也远程敬上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0
推荐